“我高度怀疑是脑胶质母细胞瘤。”王主任说,声音里没有起伏,却像一颗石子投入水中,沉重地落在了空气里。
曾荻怔了怔。她不是完全没听过这个名词。
“肿瘤位置在左侧额颞叶交界,边缘浸润性明显,增强特征符合高级别胶质瘤,尤其是胶质母细胞瘤的典型表现。”王主任继续说,眼神没有躲避,像是要把所有事实摊开,让她能真正看见。
曾荻抿着唇,眼神没从片子上移开。这个名词意味着什么,她大概能猜到。
即使她没有太多的医学知识,她也明白,这是一种恶性肿瘤。而且,治愈的概率极低。
“当然,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分子病理确认。”王主任的声音缓下来了一些,“要安排手术活检,或者直接切除加病理分析,同时检查IDH突变、MGMT甲基化情况。这些会影响后续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。”
曾荻缓慢地点头,她的指尖紧紧攥着自己的牛仔裤布料,像是在确认自己还坐在这张椅子上,没有沉下去。
“我明白。”她开口,声音有些发涩,“那……我现在该做什么?”
王主任轻轻放下手中的片子,摘下眼镜,用手指按了按鼻梁。他看了她一眼,那眼神不带怜悯,却有一种沉静的诚意。
“下一步,我们安排住院,做术前评估和必要的检查。越早处理,越能争取时间。”他顿了顿,又补了一句,“你年纪轻,身体基础好,这是我们的优势。”
曾荻点了点头,却像是在点头给另一个人听。
良久,她抬起头。
“我先回一趟家,可以吗?”她说,“我自己一个人住,这么大的事,我可能需要做些安排和准备。”
主任点了点头:“可以,但是不要拖太久。肿瘤的生长速度快,我们最好在一周内完成术前准备。”
他顿了顿,语气依旧平静,却多了一分郑重:“你现在状态还好,神经功能基本正常,这是我们目前最大的优势。但这种肿瘤的恶性程度很高,它不会等你准备好才继续发展。”
曾荻垂着眼轻轻点头。她能听得出那“不要拖太久”背后的含义。
“我明天就过来。”她低声说。
王主任看了她一眼,神情略松,像是在确认她的态度已经足够坚定。他递过来一张单子:“出门右转去预约台挂个住院号,到时候我们这边会通知你住院的具体时间。如果头痛、视物模糊或出现剧烈呕吐,立刻来急诊。”
曾荻接过那张单子,纸张温热,刚从打印机里出来。上面密密麻麻列着术前检查项目的编号、流程,还有一串冷静到近乎抽象的字眼:肿瘤切除术前准备、病理分析、增强MRI复查、术前血液检查……
曾荻没有再多问。她想先回家。事实上,她认为自己可能不需要做太多的“准备”和“安排”。
她知道这样的结果意味着什么,但她不希望为一个根本就治不好的病搞得家破人亡。